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学习时付出的努力非常大,花费的时间也非常多,可成绩却与自己的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学生,看不出有多努力,上课跟同学听的是一样的课,课余也有很多娱乐的时间,可考试成绩却很好。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智商高低的区别,孰不知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并不是智商的差别,而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 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上课时效率高。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所学的重点,提纲挈领,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呢?
一、读书自学的习惯。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而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读书自学的习惯,不仅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更重要是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提供了基础。
二、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就是通过观察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观察的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弃了这种“察”的能力。要让孩子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让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碰到自己不会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就去需求外部的帮助,求助于老师和家长。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的习惯,无法具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遇到问题需求帮助的时候,不妨陪着他们一起去需求答案,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做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
四、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很多家长通常对孩子说“先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玩”等类似于这样的话,这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完成作业才是最重要的,对学习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要让孩子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的总结、反思,才能巩固和提高。
培养起孩子良好的习惯,他们就会从这种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在培养孩子学习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孩子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