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当前选择:北京

当前位置: 北京学大教育 > 北京资讯 > 北京

谚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10-03 15:08:02

  歇后语谚语等熟语充满了很深的寓意,在学习中也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而歇后语等优美的词语如果运用在考试中又会有独特的效果。但是每个谚语都有它们的寓意在考试总也不能胡乱的运用。

  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它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打预防针”的字面意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例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5)格言。

  格言是出于名人之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的规诫性、哲理性、书面性较强,如“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等。

  谚语和格言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大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大都来自名人语录。

  ②语体色彩不同:谚语为口语,通俗活泼;格言为书面语,文雅庄重。

  ③内容、作用不同:谚语是群众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面广;格言多为人生道德、哲理的总结,使用面窄。

  谚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帮助你在考试过程中知道如何用谚语,在哪里用谚语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学习到的知识就要懂得如何用到考场上。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