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当前选择:北京

当前位置: 北京学大教育 > 北京资讯 > 北京

安史之乱发生的过程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10-12 09:52:15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安史之乱是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不再像以前一样繁盛,开始走向灭亡的道路。课本上说安史之乱时比较笼统,为了让大家详细的了解安史之乱的情况,以下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史之乱发生的过程。

――安禄山起兵天宝十四年(公元66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于范阳起兵。叛军两个月便攻陷洛阳,安禄山更自称「大燕皇帝」,建立燕国。

  ――唐玄宗奔蜀洛阳陷落前,潼关的守将为哥舒翰,他死守这险要关隘,使叛军无可奈何,但杨国忠逼他出关迎战,结果潼关失守,玄宗出走成都。

  ――杨氏兄妹之死玄宗途经马嵬驿时,将领陈玄礼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待杨贵妃死后,将士气消了,玄宗才能够继续向西南方逃难。

  ――太子即位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向西北逃往朔方镇主持军政。其时,宦官李辅国发动政变,于灵武拥立李亨为肃宗,并尊玄宗为太上皇。同一时间,长安陷落。

  ――收复两京其时,勤王部队纷纷赶到。郭子仪借回纥兵收复长安和洛阳,唐将、西北节度使(效忠唐的)死守各地,阻挡叛军入侵之势,力保江南,使江南物资得以运到西北,补足军备,局势稍为安定。

  ――安禄山之死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叛军攻击放缓。不久,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部将史思明亦向唐室投降,受封范阳节度使。李光弼、郭子仪向安庆绪进攻,叛军退回河北邺城。

  ――史思明反叛当郭子仪及李光弼围攻邺城时,史思明又在范阳叛变,并杀死安庆绪,自称燕帝,洛阳再次被攻陷。于是郭子仪再借回纥兵,阻止史思明军队的攻势。

  ――叛军转弱不久,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势力转弱。当时,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继位,以皇子李适为兵马元帅,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合力收复洛阳,史朝义北逃。

  ――安史乱平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叛军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一一向唐室投降,史朝义自杀。历时九年(亦有历时八年之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以上就是安史之乱发生的过程。安史之乱是唐朝各种矛盾的激化的结果。一个事件的爆发绝非偶然,安史之乱的发生,正暗示着唐朝某些制度的不合理性,量变带来质变。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及时处理现有的错误,不可拖延。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