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现在是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大学附中,国家级“德育先进校”、《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校、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重点中学,首批高中示范校、科技示范校、阳光心语示范校、校园环境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金帆艺术团”,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试点校、绿色学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数学培训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实验基地,2004年8月清华附中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在此就读。他给母校的题词“求达到世界水准”。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杨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平、张滂、霍裕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鹗鼎,全国政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史铁生,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音乐家吴小燕,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陈鲁豫,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宏民,著名国际足球裁判陆俊等,都是清华附中各个时期的优秀校友。
清华附中坐落在美丽的清华园,西临著名的圆明园,环境优雅,设施一流。校园宁静美丽,文化气氛浓厚,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宿舍楼(住校生1000多人)、具有A级资质的食堂、标准田径运动场及各种球类运动场地, 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计算机、语音、音乐、美术、劳技等专用教室,所有计算机通过光纤联入清华大学校园网并可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清华附中现有高中教学班30个,学生1200余人,初中教学班36个,学生近1500人,全校教职工共近300人。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附中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年以来,每年的大学上线率近100%,其中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1900余人。1988年以来,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牌26枚,在国际和全国中学生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314枚。培养了112名中学生国家一级运动员,已有21人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标准,4人达到国际健将标准。其中,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和国际国内中学生体育比赛奖牌数在全国中学中处于进步水平。到2010年末,先后有114人次获得北京市金帆奖、银帆奖。我校学生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朱若辰同学在2006年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中获一等奖,国际天文联合会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编号为217311的小行星。
清华附中在九十九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思想。学校坚持素质教育,落实“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有学生社团32个。
1998年开始,清华大学附属学校“一条龙”整体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开始启动,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又开始在高中生中试办“大学预科班”。“高中理科试验班”、“马约翰体育班”和“大学预科班”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师资、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场等优势,进行大中学衔接培养。多种培养模式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均收到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各类优秀学生、理科、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大量涌现,为清华、北大输送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发挥清华大学等高校著名专家、教授的教育优势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育人特色,形成高水平“学者教师群”,提高学校办学层次。
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之路,加强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世界水准。改革开放以来,该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法国、新西兰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
清华附中发展目标:把清华附中建设成为大中学衔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有特色、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出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的教科研基地;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示范性中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广泛,有一定影响的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