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方日报》2014年07月17日的报道,韶关浈江警方抓获了三名进行毒品的青少年,而其中两名竟然都是在校学生,最小的学生仅为13岁,而最大的也不过16岁。中国目前面临着,青少年吸毒低龄化趋势愈来愈严重的问题,一些青少年吸毒人员为了筹集毒资购买毒品,公然实施抢劫、抢夺、盗窃、贩毒等,这几乎已波及到全国各地。
青少年吸毒的问题,首先与他们的心理特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权威下降,他们受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孩子的吸毒行为就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比如11月初,浙江奉化警方所抓获的三名因家庭破裂而走到一起的吸毒青少年。他们其中一个小伙伴先开始吸毒,三个人聚在一起时,他就鼓动起另外两人,两人开始还不肯吸,结果他就大声斥责起来:“你是不是哥们,义气去哪了,不是说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吗?”。结果,另外两个也逐渐染上了毒品。而通过警方的调查发现,年轻吸毒群体初次接触毒品,大多是被朋友拉下水的。
其次,根据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青少年早期(11、12岁~14岁)还想通过做个“好孩子”来获得父母和长辈的赞许,但到了青少年中期(14~16岁)的孩子就开始摆脱这个道德倾向,这时他们需要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水平,以社会法律作为自己行动准则,否则他们很可能做出逾越法律的行为。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11月30日公布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中,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64.7%的未成年犯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所以,要避免青少年沾染毒品等违法行为,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父母处理好与这个时期孩子的亲子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避免孩子因家庭关系不好,而加入社会不良群体来寻求归属感。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师也要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进行必要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详细告知孩子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做的,让他们内心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行为底线,从而远离违法行为。